在當今數字化的時代,電子游戲成為了許多人娛樂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刺激戰場”等熱門游戲吸引了大量玩家,包括不少未滿十八歲的青少年。對于未成年人來說,過度沉迷于這類游戲可能會帶來諸多負面影響,成為他們成長道路上的絆腳石。
未成年人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的認知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價值觀都尚未完全形成。在這個階段,過度投入“刺激戰場”這類具有較強刺激性和競技性的游戲,容易導致他們沉迷其中,無法自拔。游戲中的虛擬世界往往充滿了競爭和刺激,能夠迅速帶來成就感和滿足感,但這種短暫的愉悅卻可能讓未成年人忽視了現實生活中的責任和挑戰。
長時間沉迷游戲會嚴重影響未成年人的身體健康。他們可能會因為長時間保持坐姿,缺乏運動,導致視力下降、肥胖、脊柱側彎等問題。而且,熬夜玩游戲還會打亂正常的作息規律,影響身體的正常發育和免疫系統的功能,使他們更容易生病。
對學業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未成年人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而沉迷游戲會占用他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他們可能會在上課時心不在焉,想著游戲中的情節和策略,課后也無法專心完成作業和復習功課。長此以往,學習成績必然會下滑,甚至可能會產生厭學情緒,對未來的升學和職業發展造成巨大的障礙。
游戲中的暴力、血腥等內容也可能對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產生不良影響?!按碳饒觥边@類游戲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經過了審查和監管,但仍然可能包含一些不太適宜未成年人接觸的元素。這些內容可能會扭曲他們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使他們變得冷漠、沖動、缺乏同情心,甚至增加暴力傾向。
過度沉迷游戲還可能導致未成年人社交能力的缺失。他們將大量時間花費在虛擬世界中與網友交流,而忽視了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這會使他們在面對真實的人際關系時感到困惑和不適應,難以建立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從而影響其社會適應能力和未來的發展。
為了避免“刺激戰場”等游戲成為未成年人成長的絆腳石,家長、學校和社會都需要共同努力。家長應該加強對孩子的監管和引導,關注他們的游戲時間和行為,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了解他們的內心需求和困惑。家長也要以身作則,減少在孩子面前過度使用電子設備的行為。
學校則應加強對學生的教育,通過開展主題班會、心理健康課程等方式,引導學生正確看待游戲,培養他們的自律能力和時間管理能力。學校還可以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有益的娛樂選擇。
社會也應當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加強對游戲行業的監管,嚴格限制未成年人的游戲時間和消費。媒體和輿論也應該積極宣傳過度游戲的危害,營造一個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
未滿十八歲的未成年人在接觸“刺激戰場”等游戲時,需要我們給予更多的關注和引導。別讓游戲成為他們成長的絆腳石,而是要讓他們在健康、快樂的環境中茁壯成長,為未來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王靜. 青少年網絡游戲沉迷的原因及對策研究[J]. 教育科學研究, 2018(09): 67-70.
2. 李濤. 未成年人網絡游戲成癮的心理機制及干預策略[J]. 心理科學進展, 2019, 27(07): 1236-1245.
3. 張華. 網絡游戲對未成年人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 華中師范大學, 2017.
4. Smith P K. Children and Computer Game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Journal of Community &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2016, 26(4): 302-318.
5. Gentile D A, Choo H, Liau A, et al. Pathological Video Game Use Among Youth: A Two-Year Longitudinal Study[J]. Pediatrics, 2011, 127(2): e319-e329.